春節不打烊,郵政快遞在路上。今年春節期間,就地過年人群的寄遞需求明顯增加,據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監測顯示,春節期間(2月11日至1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6.6億件,同比增長260%。
新年伊始“開門紅”,今年春節前僅用38天,2021年快遞業務量就已超100億件。流動的年貨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激活了龐大的內需市場。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管理處副處長許良鋒分析,今年年貨節期間消費者需求旺盛,電商平臺競爭激烈,快遞企業紛紛加入“不打烊”行列謀求市場份額,“與以往年貨節期間明顯的波峰波谷相比,今年郵政快遞業屬于業績長虹”。
供給側儲備能力增加,需求側購物需求旺盛,雙重作用帶動了春節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郵政快遞業在春節期間處于高位運行狀態,全網攬收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投遞量更是達到3倍至4倍。分地區來看,全網攬收和投遞同比增長最快的都是中部地區,增幅分別達到359%和260%。
“百姓有需求,政府有組織,企業有準備,這是今年春節期間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國家郵政局指導郵政快遞企業按照“不打烊、不休網、不積壓”的主基調,加強與上游商家的對接,動態調節運力和人力,保障寄遞渠道有序暢通。
為做好今年的春節保供工作,快遞企業預先安排了超過100萬名快遞員以保障網絡有效運轉。為了保障快遞時效,各家快遞企業下足了功夫:中國郵政多舉措保障派送時效;順豐提前儲備5%至10%的車輛運力作為應急資源;韻達速遞通過科技化提升快件時效,數字化服務更加精準;中通在全國超過300個城市實現常態化服務;圓通對北京、上海等209個城市推出重點區域時效保障服務。
董彬彬是中通快遞北京后海站點的快遞員,負責護國寺街的派送工作,今年春節他所在的站點有六成員工選擇留守。“我派送的區域是北京有名的景區,很多人都把北京特產寄回老家。人們對快遞的需求越來越大了。”董彬彬說。
大幅增長的快遞需求讓快遞員們非常忙碌,為了加強對留守一線的快遞員的關心關愛,國家郵政局組織企業總部通過開展集體過年活動、發放春節禮包和生活物資等方式,使春節留守的快遞員同樣體會到“年味”。此外,還指導企業落實假期調休和加班工資等要求,切實保障快遞員的合法權益。
雖然業務繁忙,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沒有松懈。為了讓用戶放心使用快遞服務,郵政管理部門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主線,將防疫要求貫穿始終。指導郵政快遞企業全面落實行業疫情防控生產操作規范,嚴守境外輸入關和進口冷鏈關,精準落實通風、消毒等防控措施。企業根據預測的件量規模和人員數量,儲備了充足的疫情防控物資,包括消毒設備、消毒用品、口罩、手套、洗手液等。同時,還組織全行業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穩妥有序組織做好疫苗接種工作。
今年春節期間,快件結構發生變化,電商類快件比重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大件的業務量增長較快,主要城市的快件需求更加旺盛。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主任王豐表示,春節快遞包裹承載的品類大多是食品、農特產品和親人朋友之間互寄的禮物,這說明快遞包裹如今已走向尋常百姓家,也直接反映了線上消費的蓬勃活力。(祝君壁)
關鍵詞: 今年郵政快遞業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裸票價格創近5年來最低 中秋國內航線機票價格降至洼地
- 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 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的提升
- 油價顯著下跌無疑對依賴原油出口的產油國不利 產油國釋放明確穩定意圖
- 對標“國字號”你追我趕 中國電子商務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動力
- 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 RCEP生效實施為地區和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為中國企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 眾多企業技術產品“上新” 元宇宙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 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 四部門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