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夢南一家在茶園附近。
用聲音傳遞溫暖,歡迎收聽紅網夜讀,我是田萌,田野的田,萌芽的萌。3月3日晚,江夢南的事跡感動中國,在她身后,同樣是一對令人感動的父母。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紅網時刻新聞記者盧黎清、胡用梅、何雨杏帶來的《江夢南的故事:茶園曾是父母留給江夢南余生的“財富”》
驚蟄過后,莽山桐子嶺下,趙長軍夫婦茶園里,鶯飛草長,春茶飄香。
這片他們經營了30多年的茶園,幾乎與江夢南同歲,見證著他們一家從人生低谷逆襲成功的奇跡。趙長軍說這是他的“精神家園”,妻子說這是帶給他們福氣的“福地”。
最初趙長軍夫婦1992年承包這7畝茶園,僅僅是想等妻子生下孩子,一家三口在繁忙工作之余,通過辛勤耕耘、悉心打理,成為一個他們放松身心的棲所。
1993年7月,江夢南意外失去了聽力,在巨額治療費用壓力下,茶園隨之也成為他們的希望所在。他們在這里采茶、制茶,每年8000多元收入,是當時他們教師一年工資的兩倍。因了這筆費用,他們的求醫路才一直沒有中斷過。
后來經多次治療,江夢南的雙耳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趙長軍就把它當成夢南的童年樂園,經常帶著她在這里嬉戲玩耍,體驗采茶樂趣。茶樹一點點長高長盛,夢南也漸漸長成亭亭玉立的女子。
只是夢南在茶園里嬉戲玩耍時,并不清楚父母在心里早已悄悄盤算著,如果女兒以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至少這片茶園就是她以后的生活保障,是他們所能為夢南留下的最后“財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不能“聽”“說”已成既定事實,他們還是沒有輕言放棄,教她一點點學唇語學發音。同時也為女兒選擇進正常的學校,而非特殊學校。
這也意味著女兒的成長,相比同齡的孩子,要多付出成千上萬倍的努力。 但他們,愿意為此而付出,并且付諸百分百的努力。
堅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江夢南的希望是無私又充滿耐心的父母,給了她開口說話的機會;是堅韌不拔的父母,給了她挑戰命運的底氣。
如今,江夢南逆襲至清華讀博,她以后的生活也不會愁,但趙長軍夫妻準備繼續精心打理那片茶園。趙長軍說,這片茶園不僅陪伴著夢南的成長,也是患難時的“老朋友”,早已是他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夢南回來他們還會一起去茶園走走。接下來,趙長軍打算把這片茶園打造成莽山景區的一張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莽山游玩。
今天的紅網夜讀就到這里,感謝收聽,再會。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765208078@qq.com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