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向力 通訊員 喻根深 湘西報道
近日,在吉首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吉首長潭泵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和往常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對產品加工、組裝、測試,生產環節有條不紊地運行。
長潭泵業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吉首長潭泵業有限公司(簡稱“長潭泵業”)是一家專門專業從事合金材料研發,泵類閥門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雖較小,占地面積僅50畝、2個生產車間,但企業以鑄造專長、以創新贏得市場。
長潭泵業公司成立于2003年,前身為省內一家水泵廠駐湘西州辦事處。企業創辦初期,寧兆祥沒日沒夜地奔波,又當老板又當銷售員,只為保障企業良性正常運轉。
機器控制閥門。
當時,市面上的機泵設備絕大多數為普通金屬泵,接觸酸堿等化學介質后易反應,都會出現腐蝕、磨損、使用壽命短等問題。如何能夠研發生產出耐腐蝕、耐磨損類合金泵,這正是很多客戶的急迫要求,也是企業每天都在反復思考的問題。
通過調研,了解到湘西富產錳礦,在鑄造泵的材料中適當加入金屬元素可提高產品硬度及耐磨性。說干就干,從產品設計、材料研制到加工工藝的完善,寧兆祥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終于研制出了一種耐磨合金鑄鐵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工藝革新。
公司產品。
產品一推出,便銷往湘、黔、鄂、渝等四省市邊區,還走出國門出口東南亞國家。公司增派員工駐廠蹲點服務,采取聯產承包捆綁新的銷售模式,穩定老客戶,贏得新客戶。企業先后獲得“湖南省科技廳科研成果登記”“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湘西州政府科技三等獎”“湘西州名牌產品”“湖南省小巨人企業”等榮譽。
2022年,企業響應吉首市政府“退城入園”號召,順利從乾城大道吉莊工業園搬進吉首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園高標準廠房,購置了一批新設備,產能較之前擴大了三倍。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增強了企業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決心。
“以前傳統手工作業,只能操控一臺機器,費時又費力;現在是機械自動化作業,盯屏幕、調參數、盯進程就行了。”工人羅邦華指著兩臺數顯臥式銑鏜床介紹。
信息化展示平臺。
生產效率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實施工業互聯網可視化管理后,生產進度一目了然,公司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長潭泵業副總經理陳天山表示,執行“檢測-裝配-測試”管理模式,使生產、品質、設備的狀況完全處于可控狀態,相關人員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企業不斷突破技術壁壘,與中南大學、吉首大學和湘西職院建立了產學研基地,增強研發實力,逐步形成一批專利技術積累,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新型實用專利12項、科技成果登記5項,成立了“湘西州合金材料和鑄造產品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湘西州專家工作站”“工匠人才創新中心”,科技創新走勢一片大好。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惟有不斷創新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專業化人才不足、人力成本過高、資金緊張等問題困擾其持續穩定發展。
“技術人才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的現象普遍存在。”寧兆祥表示,很多年輕人不想再走父母進工廠的老路,操勞的父輩們努力工作供孩子讀書,就是希望下一代能遠離這種生活,就職“光鮮”“體面”的工作。
“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艾愛國曾說,之所以能在焊工崗位上有所作為,一方面是始終不改“做事情做到極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的初心與信念,更重要的是時代給了我們展示技藝的舞臺。寧兆祥認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既需要高學歷的“精英”,也需要“術業有專攻”、掌握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在基層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是未來場晉升的成長階梯。
工業制造業企業從購置機器設備、原材料、生產產品到產品銷售,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成本“壓力山大”,制造企業咋破局?
“如果一漲價,客戶也會綜合考慮成本等因素,訂單可能就沒了。”面對原材料的大幅漲價,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和日趨競爭激烈的市場,寧兆祥坦言,產品價格并不能同步上漲,只有激發創新驅動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創新永無止境,我們將加大研發力度,擴大國內外銷售網絡,向3年2億元、5年5億元銷售額的發展藍圖全力沖刺。”憧憬未來,寧兆祥和他的團隊充滿了信心。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