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元通商圈地下空間聯通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這標志著困擾河西板塊多年的“元通不通”難題有望迎刃而解。盡管項目規模不大,但這卻是南京地鐵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探索社會化經營機制的代建類“破冰”工程,同時在國內開創了由地鐵運營單位參與外部涉地鐵保護工程建設的“先河”。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要按照相關規定劃定保護區,在保護區范圍內進行的有關作業,要征求運營單位意見后方可辦理相關許可手續。南京地鐵小鎮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際運營過程中,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批少建多等違規行為屢見不鮮,國內多個城市均曾發生地鐵隧道結構被打穿、道床變形等險性事件。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尚未出臺專項法規,國內大部分城市對涉地鐵保護區工程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事前審批、監測、執法等階段,距離全過程介入、全要素監管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目前,南京地鐵運營線路多達13條,總里程已達473公里,按照相關法規規定,地鐵周邊的開發建設,無論是上蓋物業建設,還是地下空間利用,都涉及地鐵控制保護區內的施工。南京地鐵結合過往經驗,將過去“只管不建”模式升級為“以建代管”,由下屬企業地鐵小鎮公司負責外部業主單位的項目工程代建,從前期手續辦理開始,全面接管招標、設計、施工管理等環節,強化涉地鐵保護工程建設過程監管。“以建代管”,既能確保地鐵的結構安全、行車調度、運營服務以及設備穩定,也能最大限度精簡審批流程,為業主單位節約時間成本。
元通商圈地下空間聯通項目的投資方是河西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元通是河西地區的商業中心,周邊不僅集聚了大量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還有國展中心這樣的大型場館,是南京最繁忙的地鐵站之一。隨著國金中心正式開業,盡快破解“元通不通”的難題,既是周邊群眾所盼,也是地方發展之需。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元通地下空間的互聯互通,既減輕了江東中路、河西大街等地面交通壓力,還將匹配元通地下空間的未來成片開發需求,為商圈消費能級提升創造條件。
從“監管方”到“代建方”,身份轉變的背后,是南京地鐵深化國企改革,延伸主營業務的生動實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軍涉地鐵保護工程賽道,正是地鐵小鎮公司依托專業背景、釋放資源優勢、培育新增長點的前瞻布局。據了解,除了元通項目,企業正與多家外部單位接洽,在拓展市場的同時為新模式探索更多“試驗田”。(盛文虎 江帥)
關鍵詞: 南京元通商圈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 南京地鐵運營線路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