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沈紅星、劉子靚、胡開香)1月28日,正月初七,濃濃年味尚未散去,位于紅安覓兒工業園的海通建設集團一派大干快上新氣象。
在海通智能裝配式產業基地,5萬余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井然有序。工人輕點按鈕,各種預制柱、預制疊合板、預制陽臺、預制樓梯等產品源源不斷流下生產線。
【資料圖】
“不管寒暑雨雪,都照常生產,再加上窯爐快速定型,裝配式建筑生產的低能耗、省人工、高效能等優勢明顯。”基地負責人介紹,裝配式建筑就像搭積木:傳統的現場澆筑方式,四五天才能建一層樓;裝配式預先把各種部件生產好,再運到工地裝配,最快一天就能建一層。
海通建設集團原成立于南京市江寧區,歷經近30年發展,已是國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長期深耕江浙市場。2019年11月,海通建設集團與紅安縣簽訂合作協議。
“選址紅安,既是響應住建部定點幫扶老區的號召,也有搶占市場先機的考量。”海通建設集團董事長任德華說,我國正在大力推動建筑業加快向裝配式方向轉型,在江浙地區裝配式建筑普及率已近100%,而中部地區僅30%。
“我們看好這片藍海。”在任德華看來,紅安南鄰武漢、北接河南的區位優勢,武漢都市圈獲國家批復的發展重大機遇,對海通建設集團打開中部市場都是利好條件。
承接海通總部整體遷入,對于紅安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面對人員資質證書轉換、企業信息遷移、手續跨省辦理等重重困難,紅安成立高規格服務專班,鉚足“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拼勁,將一個個硬骨頭啃下:8次對接溝通讓集團300余名技術人員的資質證書成功轉入湖北信息平臺;多部門聯合作戰,全面推行項目“先建后驗”服務;一個月內,完成土地平整……
“店小二”式服務,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2022年9月,總投資18億元的海通智能化建筑裝配式基地一期投產;11月,海通建設集團紅安總部大樓建成入駐,120名員工從南京市來紅安工作。
“紅安總部大樓是象征海通建設集團扎根紅安發展,奮發揚帆的里程碑,如今,我們到南京公司去辦事,叫出差。”集團物資保障部經理余必華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在集團工作了20年,從總部西遷紅安伊始的2019年起,就來紅安工作了。他說,雖然家人都在南京,但這里建了職工公寓,交通、物流都很方便,每半個月回南京一趟,坐城鐵僅需兩個半小時。
以樹標桿、拓市場、促就業、增稅收為發展戰略,一年打基礎、兩年樹品牌、三年上規模。短短三年來,海通建設集團總部效應正在顯現。
看其先進理念引領行業發展。集團在上億元項目中,全面實施大數據、智慧化、信息化、可視化管理,大力推進BIM技術的管理運用,對紅安乃至整個中部地區建筑行業發展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看其市場拓展效果。2022年,海通發揮特級資質的品牌優勢,在廣東、重慶、北京中標多個項目;裝配式產品已突破了常規的輻射半徑300公里,實現從紅安供貨到南京500公里。
看其頭部帶動效應。占地面積3000畝的紅海高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集團成立三支招商團隊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入園,三一集團、明發集團等行業大佬組團到紅安考察,“2023年力爭有3個以上項目落地,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50億元以上,開工項目達30億元以上。”
看產值稅收貢獻。2022年,集團帶動紅安及周邊勞動力就業2000余人,完成產值50.29億元,占全縣建筑業總產值的35.038%,推動建筑家居產業逐步成長為紅安縣域主導產業。
“圍繞集團‘十四五’末爭創100億元的經營目標,攻堅克難,步步為營,2023年努力完成新簽合同額40億元,為黃岡、紅安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任德華信心滿滿。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