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摸魚”比賽現場。
為獨輪運瓜比賽現場。 (通訊員 周星亮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李巧愛 毛曉娜
(資料圖)
4月20日,枝江同心花海景區,近百名從宜昌城區來此研學的中學生興致勃勃,爭著比試獨輪運瓜、車水抗旱等農事體驗項目。
“不只學生,許多游客都是沖著景區農耕項目來的。”枝江市同心花海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梅發現,最近游客越來越多。
4月16日,湖北省第九屆農民運動會在枝江舉行,池塘抓魚、背簍投籃、插秧比武等12個農耕競技項目,甫一亮相就火爆“出圈”,引發賽場內外人們共鳴。
枝江地處江漢平原西緣,農業資源豐富。此次農運賽事猶如催化劑一般,激活傳統農耕文化,帶火當地鄉村旅游。
農耕文化活起來
傳統農事活動與體育競技賽事相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一人背著背簍籃框,三人投籃,三人撿球,3分鐘內投球命中總數多者獲勝。這是“背簍投籃”農耕競技項目現場。為讓隊友精準投籃,背簍隊員不僅要沉下身子,還要時刻側身觀測隊友投籃角度,讓背簍跟著籃球走。現場,加油聲陣陣,歡聲笑語不斷。
伴隨著清脆的哨聲,恩施州代表隊運動員張曉娜迅速推動獨輪車來到指定位置,兩名隊員抱起地上的南瓜,轉身、搬運、裝車,動作一氣呵成,三人“護瓜小分隊”推著裝滿南瓜的獨輪車,沖向終點。
“項目緊張刺激,但不陌生。”張麗娜說,農耕競技項目根據傳統農事改編而來,既富有鄉土氣息,又貼近農民生產生活。宜昌代表隊教練員廖欣榮表示,競技項目設置接地氣,百姓喜歡,十分具有觀賞性。
在本屆農民運動會上,舉辦方首次將獨輪運瓜、背簍投籃、車水抗旱、插秧比武、池塘抓魚、喜收瓜果等12個農耕競技項目納入正式比賽。第九屆農運會總裁判長蘇文濤介紹,這些競技項目從設計到落地歷時3年多時間,來自武漢體育學院、武漢理工大學、三峽大學的國際級、國家級裁判和知名體育團隊,多次對項目進行反復演練、完善,最終形成集趣味性、競技性、娛樂性于一身,內容與農民生活生產緊密相接,“這是我省農運會的首創”。
中國農民體育協會秘書長劉明國評價,湖北省第九屆農民運動會項目設置,突出農民主體,弘揚農耕文化、展示農村特色,充分展現新時代農民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契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本質要求。
鄉村旅游火起來
“農運會項目將作為景區的保留節目,免費對游客開放。”通過承辦此次賽事,同心花海負責人王玉梅打開新的發展思路,讓鄉村旅游與體育運動深度融合。
2014年,王運梅在枝江問安鎮同心橋村流轉千余畝土地,投資花卉種植,發展賞花經濟。2017年3月花海開門營業后,入園游客數量與日俱增。2020年初,疫情暴發,完全依賴門票收入的同心花海面臨艱難轉型。王玉梅帶領大伙探索花卉生產、花卉工程應用,為市政園林綠化提供品種花卉,為景區轉型找到突破口。
最近,宜昌多所中小學校找到同心花海景區開展農耕研學,把學生課堂搬到田野農場。王玉梅介紹,高峰時,該景區每天可接納500余名學生研學。她將周邊的農家樂、民宿納入園區統一管理,為師生們提供食宿。目前,同心花海景區已吸納附近村民70余人就業,分布在農業生產、工程管理、餐飲服務、研學導師等多個崗位。
省農運會競技項目火爆“出圈”,又給王玉梅帶來新的靈感:根據地理環境優勢,園區可舉辦微型馬拉松、競走等行業體育賽事活動。目前,景區正聯合相關部門策劃推進項目實施。
同心花海景區所在的問安鎮是枝江的水稻主產區。人間四月天,走進問安鎮,整潔的村莊生機盎然,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千家萬戶,一棟棟嶄新農家小樓掩映在綠樹紅花中,炊煙裊裊、鄉韻醉人,閑適的農耕風情與田間的農忙場景相映成趣。
問安鎮黨委書記楊愛麗介紹,搶抓省農運會機遇,該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發河流、古驛道、鄉道,統籌規劃研學旅行基地、體育培訓基地等,串珠成線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土風情的體育特色村莊,留住鄉愁鄉情。
如今,問安鎮的鄉村道路兩旁,既有健身休閑綠道,又有徒步騎行驛站,有的環村路貫穿千年稻鄉、楚韻問安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標。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暢游其中,欣賞美麗鄉村新貌,領略問安歷史人文、鄉土特色。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