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干流洪湖的老灣夾江,兩頭雄性江豚穿著特制的監測“小背心”,游入母親河的懷抱;在人人參與的“i江豚”線上平臺,每位公民可以領取并認養自己專屬的江豚形象。
“數字江豚”項目是2022年6月由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華為云、斗魚、武漢云共同打造網絡數字化平臺。該平臺通過萌態可掬的江豚形象,與用戶迅速建立興趣與情感連接點,為瀕危物種保護探索數字化路徑,用科技手段賦能長江生態大保護。
“數字江豚”項目巧妙地打造了一場全社會互動的參與式狂歡,擦亮了長江江豚的生態名片,從而讓更多人了解和保護長江珍稀動物?!皵底纸唷表椖繉⒔嘈蜗笕谌氤鞘薪墙锹渎?,比如發布公交、商場VIP、醫保等“江豚卡”;設計江豚形象的表情包、壁紙、雪糕、皮膚等;以江豚形為形象制作青山長江大橋橋面路燈;攜手知音號、黃鶴樓、園博園等武漢文旅IP成立“數字江豚”守護者聯盟……曾經僅僅生活在水中的江豚以更多模態呈現,搭乘著社交媒體的“順風車”,正在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資料圖片)
另外,“數字江豚”項目作為長江保護公益嘗試中的數字化創新,助力長江大保護,推動了長江生態環境持續不斷向好。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鯨類物種。過去受人類活動的等影響,其種群數量從20世紀90年代的3000頭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1012頭左右。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武漢曾出臺了“十大舉措”助力江豚保護,但這些舉措并未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皵底纸唷逼脚_的工作重點包含線上建設長江江豚保護的數字場景,對江豚重要棲息地、重要觀測點進行數字建模,建設長江江豚線上觀測平臺;線下開設募捐渠道,發起保護江豚、保護長江的公益捐贈,鼓勵企業為長江江豚捐贈餌料。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手段進一步推動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江豚保護,于潛移默化之中不斷夯實“長江十年禁漁”的現有成果,健全完善長效禁捕機制,同時也讓“守護江豚就是守護長江”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再者,“數字江豚”項目還實現了共同協作、跨區域對接,擴大了長江生態保護的“朋友圈”。在剛結束的第三屆“全民愛豚月”啟動儀式中,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文高介紹,下一步將重點圍繞研發長江江豚保護的數字技術、爭創“數字江豚”研發交流中心,以此為樞紐共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長江流域江豚保護資源的融合共促。
不負所望,“數字江豚”項目對于長江大保護和公益環保的探索正在初顯成效。全國首次野化放歸的2頭長江江豚,極大可能已融入長江江豚自然種群;目前天鵝洲保護區故道內的江豚種群約有100頭,每一頭都有了自己的身份編號和相關信息。
以長江中下游流域為家的江豚,和依長江而生的武漢有著不可分割的情愫,是自然饋贈的禮物。因此,對于江豚的守護不僅僅是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承諾,更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數字江豚”的探索與發展必將成為一次全新的機遇,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更為生動的數字化、現代化力量。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盧奕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指導老師:王溥(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
責編:廖逢倩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強勁正青春!在寧波舟山港聆聽中國經濟心跳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站
- 走讀中國 | 壽光之行,見證“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蘇濕地城市丨我們在濕地生活:候鳥印記
- 前沿熱點:行走江蘇濕地城市| 從“瀕危鹿”到“社會鹿”,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出亮眼“生態答卷”!
- 拓寬應用領域,釋放發展動能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觀察)
- 灌溉任務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區40多萬畝農田進入播種期|環球觀速訊
- 環球視點!新華全媒+丨Vlog:中關村論壇提前探
- 了不起的趕路人|車輪滾滾見證中國巨變!老司機跑貨運25年見證“黔貨出山” 每日速讀
- 多家外國商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_每日看點
- 財經深一度|促消費、擴就業、助企業——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