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日,一則“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的視頻在網絡媒體傳播,迅速沖上多個平臺熱搜。據悉,當事學生在食堂食用飯菜時,發現了疑似老鼠頭的異物。6月3日晚,該校后勤管理處發布情況通報,稱經調查,視頻內容與事實不符,當事學生本人已確認“異物”為鴨脖,并對視頻內容進行了澄清。通報還稱,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介入調查,并對食品留樣進行采樣檢測。
雖然校方和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及時對此事做出了回應和處理,但這事件仍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甚至有網友稱古有“指鹿為馬”,今有“指鼠為鴨”。公眾對該事件的熱切關注,也表達了對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的焦慮。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民族未來,也是建設安全校園、安全生產環節中的關鍵一環。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食品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不顧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使用劣質原料,制作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另一方面,是部分學校和市場監督部門對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機制,導致一些問題食品流入校園或食堂。還有一方面,是部分學生和家長對校園食品安全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警惕,盲目追求新鮮、便宜或者好吃的食品,忽視了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共同行動。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其次,學校和市場監督部門應該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食品,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再次,學生和家長應該增強校園食品安全意識,理性選擇和消費食品,避免盲目跟風或冒險嘗試,保障自身的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性工作,點多面廣環節多,既要健全全鏈條監管機制,更要在嚴格公開透明的監督保障之下,落實落細已有機制。從校長陪餐制落到實處,到持續推進校外供餐單位和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擴面,加快智慧監管賦能,再到鼓勵家長委員會等參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在現階段校園食品問題解決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制度建設成果,形成社會共治的氛圍,才能進一步扎牢校園食品安全的籬笆。
食品安全是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6月是全國“安全生產月”,也是高校畢業季。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要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從現在做起,共同維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政志(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責編:郭蕾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