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袁超一、通訊員、蔡蕾)7月25日,湖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武漢召開,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負責人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了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相關情況(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1071件。
報告指出,湖北各級法院全力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嚴懲重罰“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捕撈犯罪,斬斷“捕、購、銷”黑色交易鏈,審結非法捕撈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案件1373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審結非法獵捕、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案件272件。
強力推進長江生態環境領域掃黑除惡,對長江非法采砂執行最嚴入罪標準,依法審結非法采礦犯罪案件1192件,劉洋、張新民、鄭國平等一批長期盤踞江面非法采砂、嚴重危害長江生態環境安全的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嚴懲。嚴厲打擊暗管偷排、非法排污等違法犯罪案件183件,支持并監督環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管職責,保障長江干支流水域生態環境安全。
湖北省各級法院在審理環境刑事、民事案件過程中,注重環境資源受害者的利益保護及被犯罪行為破壞的社會、生態秩序的恢復,運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責任承擔方式,判令補植樹木24萬余株,補放魚苗近4000萬尾,推進“辦理一個案件,修復一片生態”。
報告指出,湖北全省法院已形成省高院環資庭指導、5個中院環資庭集中管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0個基層法院生態環境保護法庭和N個環資審判團隊審理環資案件的“1+5+10+N”環資審判專門化體系。全省各級法院先后在長江重要干支流、“南水北調”水源地、國家公園等生態功能區設立104個生態巡回法庭和環資審判團隊,在丹江口庫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處設立81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涵蓋長江、漢江、清江等重點水域和江豚、麋鹿等重點保護對象,初步形成了“環保法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踐基地+巡回審判點”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格局。
報告還公布了6起典型案例,包括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排污、偽造污染排放監測數據、盜挖紅豆杉等。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