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嗶哩嗶哩(B站)備受矚目的 2025 拜年紀活動里,一首非遺國風新音樂——《薪有心承》脫穎而出,成為文化領域的一大亮點。該作品甫一發布,便在網絡上引發熱烈反響,收獲眾多充滿熱情的彈幕討論,宛如一股清泉,潤澤著大眾的精神文化世界,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刻展現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彰顯出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
B站的拜年紀,作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年度文化盛會,一直以來都是傳統與現代文化碰撞交融的精彩舞臺。它以創新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吸引著廣大年輕群體的目光,成為他們年度文化期待的焦點。此次《薪有心承》登上這一舞臺,無疑為非遺文化搭建了一座通向年輕受眾的橋梁,為其傳播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薪有心承》寓意深遠,象征著非遺的薪火在歲月長河中代代相繼、永不熄滅。創作者們秉持著對非遺文化的敬畏與熱愛,精心籌備,將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非遺十大門類巧妙融合,打造出這部凝聚智慧與心血的音樂佳作。從項目的策劃構思,到作曲、編曲的精雕細琢,再到作詞、演唱的反復打磨,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眾多創作者的不懈努力。
策劃者褚懷予與裘丹莉,憑借對非遺文化敏銳的感知與深刻的理解,精心布局每一個細節,力求全方位呈現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作曲者金絲草 lvy 與編曲者祝賀,以靈動的音符為畫筆,在傳統與現代音樂的交融中揮灑創意,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非遺音樂畫卷;燒燈續晝等多位作詞者,憑借深厚的文學素養,為歌曲賦予富有詩意且內涵深刻的歌詞,生動詮釋非遺文化的精髓;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裘丹莉,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越劇院旦角,她不僅參與策劃,更在越劇唱腔設計上展現出卓越的專業造詣。她憑借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對越劇藝術的深刻領悟,為歌曲融入濃郁的越劇韻味。其細膩婉轉的演唱,仿佛帶領聽眾穿越時空,置身于越劇的世界,感受著其中的悲歡離合,讓越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在現代音樂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而其他演唱者,如林簌 、杜冥鴉、蕊蕊蕊蕊、李扶瀾、苗宥宥等,也各具特色,她們用獨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繹,為歌曲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層次,共同展現出非遺文化的多元魅力。
曾幾何時,“非遺文脈”在時代的快速變遷中面臨式微的困境。然而,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薪有心承》在 B 站拜年紀這一平臺的呈現,正是非遺傳承在新時代的生動實踐。B站作為年輕人高度聚集的網絡平臺,擁有龐大且充滿活力的年輕用戶群體。他們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與探索精神。
《薪有心承》借助 B 站拜年紀這一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平臺,以音樂這一極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關注。這種創新的傳播方式,不僅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真切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播開辟了多元化的路徑,使其更貼合當代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和審美偏好。
“薪火傳承,于器具,于卷軸,于記憶,于人心。”自五千年前中華文明發端,非遺文化便如璀璨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薪有心承》讓我們真切地聽到非遺之聲在歷史長河中潺潺流淌、生生不息。它不僅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座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通過 B 站這一網絡平臺,古老的非遺文化得以與新時代的年輕人緊密相連,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這種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非遺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它激發了廣大年輕人對非遺文化的濃厚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去了解、學習和傳承非遺文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觀看節目后,被非遺文化的魅力所打動,開始積極參與到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行動中來。《薪有心承》激勵著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勇做非遺文化的“傳薪者”,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