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關注本號,更多行業內容推送
特別同意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于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在成都,有這樣一戶“大戶”人家,他們擁有30畝森林,一家三口住在400㎡絕美宅子,還有一萬只鷺鳥相伴……
【資料圖】
炎熱的夏天,清風穿堂度戶,成群鷺鳥飛過藍天,屋旁清澈的小河靜靜流淌,目之所及,身心所感,都是世外桃源般的幽靜。
林語堂眼中,所謂幸福: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而對90后女生廖凡來說,幸福是和父母,以及那上萬只鷺鳥,生活在這片外人看來“最奢侈的大宅院里”。
在這房價攀高,買房不易的年代,這寬敞舒服的簡單小日子,令人羨慕嫉妒。
殊不知,這片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一花一木,一磚一瓦背后,卻是父親花20年撿垃圾種起來的。
廖凡的爸爸廖全福,原是廣漢雙福村人。
20年前,這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原來只是一片光禿禿的農田,一棵樹也沒有;廖全福租下來種樹,想做苗木生意。
苦心經營五六年后,樹苗長成大樹,農田變成茂盛的樹林。
廖全福做好了收成的準備,但這片樹林卻引來了一群白鷺,在這里棲息、繁衍。
廖爸心生慈悲,不舍破壞鳥兒們的棲息地,就沒再賣過一棵樹,也不修剪枝丫,任其生長。
于是,在成都附近,這片農田,越長越茂盛,仿如綠野仙蹤。
白鷺、牛背鷺、夜鷺、池鷺……春天繁衍,秋天離開,冬天收留那些老弱病殘在此過冬。
漸漸地,樹林里鷺鳥“居民”越來越多。
2014年,四川農業大學的師生來調查,鷺類鳥巢有1580個。到今年,鷺鳥可能已有上萬只。
廖爸滿心自豪:鷺鳥比人要聰明,它們知道哪里可以安居。
后來,漸漸地,有人知道林子里鷺鳥多,晚上竟然來偷獵!
廖爸放心不下,經常半夜三更開半個小時車過來查看,白天還要工作。
辛苦是辛苦,但對廖爸來說一切都值得。
還在十七八歲的時候,他看著學校外面蔥郁的樹林,就曾夢想著將來長大后,能擁有一片自然。
而如今眼前這片樹林、這些鷺鳥、這片土地、這鷺鳥最愛的棲息地,就是他半生最大的熱愛。
不執著于來路,也無必達的目標。他的這種熱愛,是純凈的、原始的、發自心底的。
能看到它們在此快樂生活,是他最大的快樂。
他一直堅持在做這一件事情,現在也算夢想實現了。
為了防止這里的鳥兒被偷獵,2015年廖爸開始在林中,屬于自己家一塊地上籌建房子。
最終花費2年時間,建起了兩棟,共400㎡房子。
▲木制房
兩棟房子都是按古建筑的制式修建,一棟是木結構,一棟是青磚房。
雖沒有專業的設計圖,但廖爸腦子早已刻下它們的藍圖。
這兩棟房子都是廖爸親手一磚一瓦一木蓋起來的。
▲青磚房
這棟青磚房是煙火氣濃濃的廚房,而這青磚來頭可大。
當年廖爸在彭州,恰巧遇到民國革命家李一氓的故居正在被拆遷,一百多年歷史的青磚、雕花木窗隨地棄置在一邊,他覺得很可惜,就收下來運回樹林。
而這棟木結構房子,主要用來居住。
房子主體的材料,是另外拆遷中收來的明代木板。
門窗走廊是清代的,也是來自李一氓故居,雕工非常精細講究。
為了防止木建筑受潮,廖爸特地抬高了3個臺階。
這木房子有兩層,一層層高高,二樓是閣樓較矮。
廖爸原本只設計了一層平房,但木匠師傅說做了一輩子的古建筑,沒有見過整棟房子用明代的老柏木搭的,這多余的木頭要是鋸掉就太浪費了!于是又建了二層。
廖爸就像廢棄物品的伯樂,即使是撿來的廢棄或別人不要的材料,在廖爸手里也能變廢為寶重放光芒。
廣漢雒城的古城墻垮掉之后,做修復剩下不要的殘缺青磚,廖爸收回來修建成莊園的城墻。
廊橋的承重梁,是舊貨車底盤的大梁,橋板就是車廂的底板。
園子沒有刻意設計,池中破舊磚石與花草的隨意堆疊,恰是天人合一。
莊園有上千株盆景,這些古老的生命,最老的有1500歲,年輕的也有100歲了。
這些盆栽很多是別人挑剩下,覺得不能存活或者景觀性很差的。
廖爸撿回來救活,置于樹林里、河岸邊,不必修剪,自然生長,竟然比園藝師精心修剪更美。
以前他們一家三口住在市區,2017年2月,樹林里的房子建好之后,就索性搬進來了,主要是方便保護鳥兒。
樹林里的生活很簡單。
廖媽在沒栽樹的地方開墾了兩個小菜園,餐桌上的蔬菜瓜果基本上自給自足,有機新鮮沒農藥。
30畝的園子沒有雇傭其他人,早上起來,女兒灑水、媽媽掃地,一干就要2、3個小時,但這勞動使人快樂。
保護鷺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到了耕種季節,廖爸吃完早飯還要去買魚、買泥鰍給鷺鳥吃,因為周圍的農民會打農藥,含農藥的食物對鷺鳥殺傷力很大。
園子里有一條河穿過,爸爸基本每隔一周會撿一次垃圾,穿著20塊錢的白色“戰袍”,一雙布鞋,下河就去撿,周周如此。
滿身泥地種樹、清理垃圾、觀察鷺鳥……
這片樹林廖爸種了20年,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并沒有帶來任何金錢收益,全靠廖爸另外做點生意養活,至今還總是穿著20塊錢的衣服。
剛開始女兒并不理解父親,認為老爸傻,有錢不賺凈做賠本買賣,北漂時甚至一度與固執的父親關系僵化。
直到搬進這樹林里,她才發現,對大自然的喜愛,就是人的一種本性。
她決定留下來,和父母一起照顧這片鷺鳥的棲息地。
忙碌之外,聽耳邊的鳥語,和搖曳的水聲,呼吸自然的氣息。
或靜坐這深山小亭里,用指尖去戲弄直射的陽光,看云卷云舒,溫暖而又愜意。
有如茵的叢林,有鳴啼的鳥語,有似錦的花叢……生活在此處,總會有一處讓你感悟自然的力量,聆聽到生靈的呼喚。
這大概就是世界最奢侈的桃源。
有人說,還不是有錢?
說出這句反問句還是too simple了,這世界多的是有錢也做不到的事。
時間去哪了,生命就去哪了,花20年種一片樹林,守護一群鷺鳥,這份心稀罕、難得。
這世界最奢侈的禮物,不是愛馬仕背包和賓利轎車,更不是勞力士與百達翡麗。
而是大自然的恩賜,是陽光雨露,是內心的充盈,是點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質,是對這個世界的愛與寬厚。
而我們也不必過分羨慕他們。
人,來到這世上,總會有許多的不如意,也會有許多的不公平;會有許多的失落,也會有許多的羨慕。
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你羨慕我的工作,我羨慕你每天總有休息時間。
每一份羨慕背后,都有孜孜勞作和看不到的付出。
重要的是羨慕,而是我們找到自己的歡喜,保留初心,堅持下去,活成連自己也羨慕的樣子。
主人家:廖全福及妻子、女兒廖凡
鷺鳥攝影:郭大貴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于騎驢ID:qilvtravel,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需注明,僅用于學習交流,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有涉及明顯獨創性攝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權的,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并表示歉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強勁正青春!在寧波舟山港聆聽中國經濟心跳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站
- 走讀中國 | 壽光之行,見證“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蘇濕地城市丨我們在濕地生活:候鳥印記
- 前沿熱點:行走江蘇濕地城市| 從“瀕危鹿”到“社會鹿”,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出亮眼“生態答卷”!
- 拓寬應用領域,釋放發展動能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觀察)
- 灌溉任務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區40多萬畝農田進入播種期|環球觀速訊
- 環球視點!新華全媒+丨Vlog:中關村論壇提前探
- 了不起的趕路人|車輪滾滾見證中國巨變!老司機跑貨運25年見證“黔貨出山” 每日速讀
- 多家外國商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_每日看點
- 財經深一度|促消費、擴就業、助企業——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