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14日電(記者 吳強)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港澳臺辦和中國記協組織的“鄉村振興看寧夏”主題采訪活動7日至13日在寧夏舉行,來自港澳臺地區的10名記者在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賀蘭縣和西夏區以及吳忠市紅寺堡區參觀采訪,與當地干部群眾互動交流。
采訪第一站是銀川市永寧縣的閩寧鎮,記者們實地探訪這個地方如何從“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他們來到閩寧鎮原隆村村民馬燕家里。2012年,馬燕全家從西海固地區移民到閩寧鎮,當時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帶孩子,日子很艱苦。2019年,馬燕進入了閩寧鎮禾美電商幫扶車間,很快就掌握了一系列操作技術,成為直播銷售和講解接待的能手。
“馬燕一家生活的改善是移民致富事業的一個縮影。”香港中評網在報道中說。
【資料圖】
當記者們來到紅寺堡區時,看到這個有23萬來自西海固地區移民的地區已擁有許多鄉鎮企業、新建的漂亮的鄉村居民區和民俗旅游區。
在該區的弘德村實業有限公司,幾十種暢銷產品在展廳琳瑯滿目,有葡萄酒、枸杞飲料、黃花菜和苜蓿等加工品。所有這些都是由村里一家閩寧合作工廠生產制作銷售,村民們就近上班。
在鄰近的永新村,街道綠樹成蔭,干凈整潔。每家每戶又都“別有洞天”,有的簡約現代、有的又不失復古風味,娛樂設施、家具家電、網絡信號一應俱全,寧夏首個“智慧民宿”鄉村旅游文化品牌就誕生于此。
《澳門日報》記者王維感嘆:“印象里的西部鄉村都與‘黃沙漫漫’‘土地貧瘠’這些詞掛鉤,但親自來看,卻會驚訝于這樣的奮斗成果。”
采訪過程中,記者們在靈武市白芨灘留宿。這個地方曾經因植被破壞而成為“不毛之地”,如今已治沙造林63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看著被植被束縛的“沙龍”,記者們體會了一把用干草制作草方格的勞動,并制作成視頻發給親朋好友。
一路上,記者們見到了不少支援寧夏建設的福建干部專家的身影。福建在閩寧鎮掛職的副鎮長李輝欽說,閩寧鎮已擁有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光伏發電、文化旅游、商貿物流五大產業,投資前景廣闊,福建還愿意牽線搭橋,把臺灣優質文創理念引入閩寧鎮民俗設計中。
“我們參觀的幾乎所有鄉村,都有閩寧合作的足跡,這種富裕省份對相對落后省份的幫扶對臺灣受眾來說非常新鮮,很有啟發。”一位臺灣記者說。
記者們還發現,一些港澳臺人士也在積極參與寧夏的鄉村振興工作。寧夏大成永康營養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陳栢元是位來自臺灣的寧夏女婿,6年來一直行走于山村阡陌,為養殖大戶和養殖企業提供牛羊飼料科學配方及養殖技術,助力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來自臺南市的記者康明明眼中,女性對寧夏脫貧致富至關重要。“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創業基地,我看到許多婦女在政府幫助下努力工作,脫貧致富,這在所有地方都是非常難得的。看到她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很感動。”她說。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7月末各地基本完成了新增專項債券發行 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時間
- 提升兩地資本市場吸引力 滬深港通交易促進兩地資本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 城市商圈是城市最核心的消費區域 也是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
- 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入局 第三支柱養老金融工具包內產品供給日益充足
- 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0.6萬標箱 國家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 涵蓋多種形式和種類 濟南住房保障政策體系盡可能滿足不同畢業生的居住需求
- 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5% 環比下降0.9%
- 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 自然資源部進一步明晰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配置規則
- 設置4個主題區域 服貿會工程建筑專題展9月1日在北京首鋼園12號館正式開展
- 前7個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進出口實現了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