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8月2日消息,國家網信辦研究起草《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范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部分要點梳理如下:
未成年人模式應具備自動切換功能
在移動智能終端一鍵啟動未成年人模式后,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自動切換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
(資料圖片)
未成年人模式應支持家長或未成年人用戶通過賬號在多移動智能終端(包括同一廠家的相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多個移動智能終端)進行統一設置。用戶通過登錄統一賬號,自動將該賬號下其他移動智能終端的已有配置復制到本地并開啟。
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分發平臺之間應提供必要接口和數據共享,滿足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家長監督管理等功能。
分年齡化設計信息和服務
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序以及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為其提供適合身心發展的信息和服務。分齡化設計根據以下5個年齡區間劃分:
不滿3周歲;
3周歲以上不滿8周歲;
8周歲以上不滿12周歲;
12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
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
移動智能終端
應根據不同年齡段設置使用時長
移動智能終端應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用戶提供差異化使用時長管理服務。當超過每日使用時限,移動智能終端應自動關閉除特定必要應用程序和家長自定義豁免的應用程序之外的其他應用程序:
在面向不滿8周歲用戶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動智能終端應支持默認使用總時長不超過40分鐘,同時提供家長豁免操作;
在面向8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用戶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動智能終端應支持默認使用總時長不超過1小時,同時提供家長豁免操作;
在面向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用戶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動智能終端應支持默認使用總時長不超過2小時,同時提供家長豁免操作;
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當未成年人用戶連續使用移動智能終端時長超過30分鐘,移動智能終端應發出休息提醒;移動智能終端每日22時至次日6時期間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
應急類、教育類、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工具類等應用程序和業務不受上述使用時長和時間段限制。
移動智能終端應具備防繞過功能
在進入未成年人模式后,移動智能終端應在家長驗證并確認后才能執行退出未成年人模式或恢復出廠設置等操作。
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如需啟動開發者模式,應經家長驗證并確認。
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
應為未成年人提供專屬內容
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未成年人提供分齡內容服務并打造專屬內容池,還應限制未成年人用戶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產品和服務:
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采取措施,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產品和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未成年人模式下不得設置以應援集資、投票打榜、刷量控評等為主題的網絡社區、群組、話題,不得利用泛娛樂化功能和內容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網絡游戲的防沉迷要求應遵守相關管理規定。
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絡游戲鏈接,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
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為和違反社會公德行為、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鼓勵應用程序開發者遵照相關法律法規,開發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特點的應用程序,幫助未成年人培養良好網絡素養。
應用程序分發服務平臺
設置未成年人應用專區
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提供未成年人應用專區。根據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標注應用程序的推薦年齡,提供適宜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嚴格落實未成年人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戶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相關產品和服務。鼓勵教育、益智、科普、讀書、音樂、體育等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應用程序在未成年人專區中上架。有關部門針對各年齡段特點明確禁用的應用程序,不得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的應用程序分發平臺上架。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