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搶券了嗎?”提前定好鬧鐘、到時間搶券,然后在點外賣、逛商場結賬時出示消費券碼,便能享受折上折優惠,順利“薅一波羊毛”……這是郭女士向記者分享的“搶券消費攻略”。與郭女士一樣,很多人都有過相似的“搶券”經歷。
發放消費券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近來成為不少地方發力的重頭戲之一。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多地開啟了新一輪消費券的發放,涉及汽車、家電、餐飲等領域,覆蓋暑期、中秋、國慶、“雙11”等節假日和消費旺季,助力消費市場進一步復蘇回暖。
專家表示,對于消費券的效果,短期拉動消費的作用明顯,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但需理性看待。目前我國消費恢復基礎仍需鞏固,未來進一步促消費恢復還需多點發力。
提振信心
發揮消費券更大效用
線下能用,線上也能用;有領到手里的紙質券,也有新潮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券……近期,各地為加速經濟恢復,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消費券。
8月26日,京港地鐵4-大興線消費生態鏈啟動暨大興購車節&秋季消費券發放活動在北京大興區舉辦。當日,大興區推出全民參與性優惠活動,通過“消費地圖-大興站”微信小程序、北京大興APP發放400萬元秋季惠民消費券。
同日,上海第一批“愛購上海”電子消費券投入使用。據了解,本輪電子消費券上海投入2億元市級財政資金,將發放200萬份價值100元的消費券包。
8月27日,天津2022“品質生活節”餐飲、住宿、旅游類消費券第二輪發放,同時首批“優惠疊加”推薦餐廳名單也已出爐。
深圳南山區繼首期發放600萬元電商消費券后,再發1000萬元電商消費券。市民可在抖音、京東旗下APP上領取專項消費券,用于餐飲、住宿、商圈、手機、數碼、電腦辦公等十幾個門類的消費,活動將持續至9月30日。
此外,南京、廣州、九江、寧波、江西等地也發放了消費券。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消費券一般被認為是短期促消費工具,功能與現金一樣,對拉動消費的作用明顯。同時,消費券具有乘數效應,持續發放消費券可以帶動企業訂單和生產運營,進而形成消費-生產-就業-消費的良性循環。
“短期來看,各地為促消費恢復發放消費券,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活躍消費市場、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推動消費引領經濟進入良性循環。”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消費券發放以后,廣受百姓認可,特別是那些優惠力度大、覆蓋面廣的消費券,往往一經發放就引得消費者爭相搶領。
數據顯示,自5月至7月末,北京、深圳、成都等13個通過京東平臺發放消費券的地區,總計發券金額7.38億元,核銷金額超3.5億元,帶動訂單金額超28億元,平均杠桿率7.89。
“不過,對于收入較低的家庭或個人來說,消費券的作用就不太明顯。”吳琦說,因此,各地還需要精準發力,釋放消費券提振經濟的最大效用。
對此,關利欣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合理選擇適用領域,選擇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以及順應消費新趨勢、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領域;二是科學制定活動規則,在調動廣大消費者的積極性的同時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三是整合多方資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共同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釋放潛力
完善促消費長效機制
消費券受熱捧的背后,是各方加快推動消費市場恢復增長的迫切愿望。當前,穩消費、促消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提升。
專家認為,在用好消費券等短期舉措的基礎上,要更加重視對長期政策的運用。要繼續落實好中央一攬子穩消費政策舉措和接續政策,從根本上提升社會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真正發揮消費作為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長期來看,消費潛力的有效釋放還需要通過完善促消費長效機制來實現。”關利欣表示,一是保障居民收入,增加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公共支出,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意愿;二是增加有效供給,鼓勵技術創新應用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豐富多層次、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務供給;三是完善消費環境,完善多層次城鄉消費載體,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與此同時,“還要有序放寬外資進入健康醫療、金融等特定領域限制;優化流通領域營商環境,疏通物流運輸的堵點和人員流動的限制,建立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吳琦說。
此外,關利欣強調,要使促消費效應更加持久,還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以消費需求為引導,推動生產投資和消費實現有效匹配,最終實現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邵志媛)
關鍵詞: 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 發放消費券近來成為不少地方發力的重頭戲之一 短期拉動消費的作用明顯 為提振信心各地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消費券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線上便捷性和個性化推薦優勢逐步放大 多快好省的即時零售正在脫穎而出
- 與其他領域不斷融合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表現出了鮮明的數字化特征
-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河南2022年現代化建設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 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 北京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
- 新科技與新產品層出不窮 重慶工業互聯網提升制造業含“新”量和含“綠”量
- 已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服務貿易長期向好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
- 已正式納入我國能源戰略體系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 有望迎來千億市場 保險公司該如何深入參與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保險市場?
- 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2022智博會聚焦“智慧城市”以線上方式舉行
- 屬醫療范疇且具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消費者還需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