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麥梢黃,穗飄香,遍野金黃收割忙。近日,隨縣均川鎮均河口村佳剛合作社的2000畝小麥迎來收獲季,橫貫南北的高架橋下,金色的麥田縱橫交錯,沉甸甸的麥穗閃閃發光,一臺臺收割機、運輸車轟隆作響,來回奔忙,在金色的“地毯”上演奏著豐收的樂章。
均河口村位于均川鎮以北,毗鄰346國道,與隨縣安居鎮接壤,因均川鎮的母親河——均水河在這里匯入涢水而得名。得天獨厚的豐富水源,開闊平坦的自然風貌,孕育了均河口村一望無邊的千畝良田和均河口人踏實肯干的創業精神。張家剛,便是均河口村眾多創業先鋒中的出色代表。
“創辦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初衷,是推廣科技種田,提高土地收益,把鄉親們從繁瑣廉價的農活中解脫出來。”張家剛說。2013年2月,張家剛放棄在深圳土建領域打下的半壁江山,帶著400萬元積蓄,回鄉流轉2000畝土地,創辦佳剛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十年的平凡堅守和摸爬滾打,佳剛專業合作社在種糧領域已經小有名氣,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省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張家剛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隨州市“十大杰出農民”、隨縣“第五輪縣管拔尖人才”。
初夏的空氣,鮮亮而熾熱。四臺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麥田中穿梭忙碌,一壟壟成熟的小麥被卷進機器,收割、脫粒、除雜一氣呵成。“今年雨水好,麥穗飽滿,預計畝產可以達到800斤,趁著這兩天的晴好天氣,2000畝小麥要全部割完。”張家剛說,農忙無閑工,收割后的小麥需運送到合作社烘干車間,他要駕駛鏟車轉運裝袋,很多工序他得直接參與,親力親為。
不遠處,收割完的麥田里,一臺臺滅茬機、旋耕機、播種機開始接續忙碌。過高的小麥茬要齊根斬斷,粉碎還田;旋耕機進行深層翻耕后,播種機將香稻種子和肥料均勻地撒入土壤,覆土壓實。“前邊收割,后面播種。旱直播,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種、施肥等作業流程,既省時省力,還減少投入。”合作社管理員王紹家介紹,旱直播就是在旱地基礎上種水稻,播種期不受水源限制。一畝地可節省育秧、栽插費用210元,全年可節約成本30余萬元。2016年,佳剛合作社的2000畝土地采用“旱直播”方式種植隨州香稻,畝產達到1200斤,加上隨州香稻穩定向好的市場行情,合作社連續五年凈利潤超過100萬元。
飲水思源,致富不忘鄉鄰。佳剛合作社每年向均河口村村民支付土地流轉費100萬元,帶動5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每年發放勞務報酬30余萬元,為村黨群服務中心捐贈空調、電腦,并捐資建橋,竭盡所能為均河口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李文軍 朱國勇 汪文平)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強勁正青春!在寧波舟山港聆聽中國經濟心跳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站
- 走讀中國 | 壽光之行,見證“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蘇濕地城市丨我們在濕地生活:候鳥印記
- 前沿熱點:行走江蘇濕地城市| 從“瀕危鹿”到“社會鹿”,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出亮眼“生態答卷”!
- 拓寬應用領域,釋放發展動能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觀察)
- 灌溉任務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區40多萬畝農田進入播種期|環球觀速訊
- 環球視點!新華全媒+丨Vlog:中關村論壇提前探
- 了不起的趕路人|車輪滾滾見證中國巨變!老司機跑貨運25年見證“黔貨出山” 每日速讀
- 多家外國商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_每日看點
- 財經深一度|促消費、擴就業、助企業——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